钢结构具有强度高、自重轻、施工周期短等优点,但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易受腐蚀、荷载变化等因素影响,需定期维护保养以延长使用寿命。以下是钢结构维护与保养的关键要点:
一、日常检查与监测
1.外观检查
周期:每年至少 1 次全面检查,恶劣天气(如台风、暴雨、大雪)后需专项检查。
重点内容:构件表面是否有锈蚀、涂层脱落、变形(如弯曲、扭曲)或裂缝。连接节点(焊缝、螺栓、铆钉)是否松动、断裂或锈蚀。支座、支撑系统是否移位、损坏或失效。屋面、墙面是否漏水,排水系统是否堵塞。
2.结构性能监测
对重要钢结构(如桥梁、高层建筑),可定期进行:应力监测:通过应变计检测构件受力是否超限。变形监测:使用全站仪、水准仪测量结构垂直度、挠度等。振动监测:评估结构动力性能,排查共振风险。
二、防腐处理
钢结构腐蚀是最常见的耐久性问题,需根据环境条件(如湿度、盐雾、化学腐蚀)选择防护方案。
1.表面清理
除锈:轻度锈蚀:使用砂纸、钢丝刷手动除锈,或电动工具打磨。重度锈蚀:采用喷砂(石英砂、钢丸)、抛丸处理,彻底清除锈层及旧涂层,达到 Sa2.5 级标准(近白级,残留锈迹≤5%)。
除污:用溶剂(如乙醇、丙酮)清除表面油污、灰尘。
2.涂装防护
底漆:选择防腐性能强的涂料,如富锌底漆(锌含量≥80%,适用于大气环境)、环氧底漆(耐化学腐蚀,适用于工业环境)。干膜厚度:一般钢结构≥60μm,重腐蚀环境(如沿海、化工区)≥80μm。
中间漆:增强涂层厚度和附着力,常用环氧云铁中间漆,干膜厚度≥100μm。
面漆:提供装饰性和耐候性,可选丙烯酸面漆、聚氨酯面漆或氟碳漆(耐候性最优,适用于高要求场景),干膜厚度≥40μm。
周期:普通环境每 5-8 年重涂一次,重腐蚀环境每 3-5 年一次。发现涂层破损(如鼓泡、剥落)需及时修补。
三、连接节点维护
1.焊缝检查与修复
用超声波或磁粉探伤检测焊缝内部缺陷,表面裂缝可打磨后补焊,内部缺陷需专业人员评估后处理。
补焊后需重新进行防腐涂装。
2.螺栓连接维护
高强螺栓:定期检查预紧力,发现松动需用扭矩扳手按设计要求重新紧固,断裂螺栓需整体更换。
普通螺栓:检查是否锈蚀、缺失,更换损坏螺栓,必要时采用防松措施(如弹簧垫圈、防松胶)。
四、结构变形与损伤处理
1.变形矫正
轻度变形(如构件弯曲):采用机械矫正(千斤顶、撑杆)或火焰矫正(局部加热后冷却收缩)。
重度变形:需卸除荷载后,通过加固或更换构件修复。
2.裂缝处理
表面裂缝:沿裂缝开凿 “V” 形槽,用环氧砂浆或焊接填充,再做防腐处理。
贯穿性裂缝:需分析原因(如荷载超限、构造缺陷),可能需增设补强钢板或碳纤维布加固。
五、环境与荷载管理
1.环境控制
防水排水:定期清理屋面天沟、落水管,修补漏水点;地下钢结构需做好防潮层,避免积水浸泡。
防火保护:对有防火要求的钢结构(如高层建筑、公共建筑),检查防火涂料是否脱落、厚度是否达标,及时补涂。
防撞击:对易受车辆、设备撞击的钢柱(如厂房柱、桥梁墩),设置防撞护栏或警示标识。
2.荷载控制
严禁擅自改变结构用途或超载使用(如在屋面上增设设备、堆载重物),确需改变时需经结构验算。
定期评估吊车梁、平台等承重构件的荷载状态,避免疲劳损伤。
六、建立维护档案
记录每次检查、维护的时间、内容、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,形成档案。
档案内容包括:结构设计图纸、材料检测报告、历次维护记录、监测数据等,便于追溯和分析结构性能变化。
七、特殊场景维护
1.沿海地区:
高盐雾环境加速腐蚀,需采用耐候钢(如 Q355NH)或加强防腐涂层(如增加锌层厚度、使用环氧煤沥青涂料),缩短检查周期(每年 2 次)。
2.工业厂房(含腐蚀介质):
针对酸、碱等化学腐蚀,采用玻璃钢防腐、聚脲涂层等特种防护,定期清理腐蚀性粉尘和液体。
3.露天钢结构(如桥梁、塔架):
重点检查节点锈蚀和疲劳裂纹,冬季除冰时避免使用对钢材有害的化学药剂。
钢结构维护保养需遵循 “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 的原则,通过定期检查、及时处理缺陷、合理防护,可有效延长结构寿命,保障安全。对于复杂或大型钢结构,建议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制定个性化维护方案,并由持证人员实施作业。
重庆钢结构加工、 渝北钢结构、 重庆钢结构厂家、 汇凯钢结构、 重庆钢结构公司、 钢结构
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不妥,可联系删除